查看原文
其他

法考经验|临考备战的科目取舍和复习方案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言

作者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2023年参加法考,客观题210分,主观题123分。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不算突出,由于一年两考,笔者并未按照专一准备法考的模式复习,准确地说主要时间是放在考研上的。希望本篇经验帖能对同时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



一、个人情况介绍

本科就读于郑州大学,2023年参加法考,客观题210分,主观题123分。本科期间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一年两考,笔者并未按照专一准备法考的模式复习,准确地说主要时间是放在考研上的。希望本篇经验帖能对同时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在介绍具体经验之前希望各位同仁都能保持一种“空杯心态”。这并非大言不惭地要求各位全盘接受我所提及的方法策略而将以往个人总结的经验抛诸脑后,而是说面对考研和法考,一定要和自己本科的光辉或庸碌告别。部分考生本科期间所学知识并不扎实,甚至对相当一部分知识点存在记忆错乱的现象,备战双考与其说是复习不如说是在掌握一定法学思维的基础上求知。因此,无论是自己看书或跟随网课都要绷紧神经,看书切忌一目十行、贪多求快;听课切忌手中无笔、面前无书。


二、整体把握

之前听到一句形容法考的比喻——“客观题考的是面(范围),主观题考的是里(深浅)”。结合自身经验,以“深浅”和“范围”分别定义主、客观题考察特点较为准确。不过对于主观题,理论深度也仅可能持平于考研,即便是应对民刑两科,民法掌握相关司法解释、刑法客观题掌握法考所采观点,主观题重要问题在法考所采观点之外掌握两种观点完全可以应对考试。因此,在有限的时间记忆更多知识点并能在题目中识别考点即可达到要求。对于理论法,除宪法部分章节硬性知识点须准确记忆以外无须纠结具体表述;对于应用法,应重点练习法律条文和具体案件事实的对应转化。实际上应用法无论是考研或法考难点之一都是看到具体案件无法准确识别所学知识点,只能模棱两可得凭借原则、精神等作出判断。很多同学走出考场觉得背的东西没派上用场,可能也是因为无法在抽象的法律概念和具象的事实之间穿梭往返。


三、复习时间安排

如果非常确定要考研,那么在双考上肯定要以考研为主。笔者以下的建议实际上也是将法考融入考研的过程之中,尽量少占考研时间。

(一)第一阶段复习

这一阶段的复习是和考研专业课用书的精读结合起来的,针对民刑两门,暑假之前完成该阶段复习,把双考可能涉及的所有知识都过一遍。建议2月份正式开学之后就抓紧投入备战。4~6月份一般忙于本科论文、档案整理和毕业照拍摄之类的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最早学习民刑是因为这两科体量较大,并且常学常新,知识点需要一定程度的沉淀,隔段时间学习一定会有更新、更深的理解。民法刑法分值最大且无法指望考前突击,前期基础一定要打牢,随后学习其他科目可以每天分出少量时间复习民刑两门。2倍速听课完全跟得上,有些重难点可以重复或者先看书再听课,如果当年的课程暂未更新可以听去年的网课,除非修法否则内容相差不大。

其他科目,如果考研同时要考诉讼法,可以紧接着复习诉讼法。除民刑优先复习外,个人感觉复习顺序无伤大雅,对于部分分值较小的学科如果不在考研范围可以有选择地放弃,或者在第二阶段复习(考前一周)跟随押题班等课程突击(别忘了我们是在考研为主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兼顾法考啦~)。

(二)第二阶段复习

1.客观题准备

若前期民刑已有充足时间投入,客观题建议考前7~10天时间复习。复习对象是各科的考前预测类视频或课时最短的视频,复习重点排序为理论法、商经知、民诉、国经和国私、行政法(民刑无法突击故不在此排序)。

这里所说的理论法仅指宪法和法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无须刻意复习,凭借朴素法感情能拿到该拿的分数。考研政治选择题的做题方法可以借鉴于此——遇到不会的题目适用排除法,对于政治敏感性较强的题目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排除某个选项。法律史的知识点较为分散细碎并且分值较低,如果考研不考也无须刻意复习。刑诉虽分值较大但硬性记忆要求较高,若考研不考也不建议考前投入过多时间。相比之下,商经知和民诉同民法的思维方式跨度不大且课时量并不太多,考前复习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由于考研大多包含法理宪法,因此建议将主要时长放在商经知、国经国私和行政法上。如果宪法硬性知识掌握不熟建议利用上考场前的时间背诵,考场外大都有各大机构的营销人员,如果自己没有总结,建议利用分发的小册子。总之,考前几十分钟时间充分利用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而法考通过与否往往也就几分之差。

2.主观题复习

客观题知识面已经涵盖主观题考察范围,二者无须刻意区分,笔者大概花费5天时间冲刺主观题,周围考研二战兼顾法考的同学主观题复习时间均为一周左右,对于双考同学特别是考研报考院校难度较高的建议用时不超过10天。


四、各科课程选择

总的原则是对于双考交叉的科目,法考无须刻意复习,考研理论深度足以应对法考。对于法考特有的科目,分值较小的科目可以选择性舍弃,分值较大的科目建议只看考前冲刺、押题等课程。

(一)民法

目前几家知名法考机构的民法老师其实都可供选择,因为老师们的讲课用书章节安排大同小异,学术水平给我们讲课更是绰绰有余,其实主要就是看风格是否适合自己。笔者个人有轻度强迫症,一直觉得风格不适配还是挺影响上课体验的,建议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试听一下感受讲课风格再做决定。此前特意百度过主流机构民法老师的履历,对于有志报考人大研究生的同学首推钟秀勇和李建伟老师,两位都有人大学习经历。李建伟老师讲课风趣幽默语言较为犀利,颇有直言不讳之感,课时安排最为简短,推荐本科法学或有一定基础的同学。钟秀勇老师的课笔者是在本科期末复习周看的,课程趣味性不如前者,但讲解细腻透彻,适合民法基础一般的同学。二战考研期间民法复习选择跟随李建伟老师的课,出现的问题是上课容易关注错重点,只顾案例情节的趣味性,浮想联翩偏离知识点。在此提醒大家听课保持适度紧张感,不要过分松弛。

(二)刑法

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和主客观题考前的冲刺复习笔者都是跟的柏浪涛老师。其初是因为了解到他曾是命题人张明楷教授的学生,心理安慰这方面驱使,直接没再听其他老师的课程。后边听课发现确实不错,他讲解案例总能在快要偏离主题时拉回来,既没有过分的松弛感但也绝对不会枯燥。笔者考研一战期间是在5月份看完的精讲课程,用的是紫色封面的那本教科书,所属机构是柏杜法考的。二战期间用的是白皮封面的那本,是方圆众合的用书。白皮书分为基础篇和进阶篇,基础篇在重难点部分没有全部展开,进阶篇部分予以补充。老师是想在前期建构体系阶段不增加过多的理解负担,但给我的感觉是知识学了一半,有很多疑问没有解决。建议是反正最后都要学的,不如听完基础篇直接听进阶篇,避免造成知识割裂,也不会留个疑问在脑子里一直想着。主观题10月份会出一份儿观点展示讲义,罗列了大部分可能通过大题形式考察的知识点,大概有20页左右,建议抽出半天到一天时间复习。

除后述将提到的、适合所有科目的导图复习法,民刑两科笔者经常通过手机便签功能利用零碎化时间加深记忆(知识输入)如图1或者看着便签上极简的框架自行输出具体内容加以检验复习成果如图2

      

(三)理论法

民刑主客观题的区分不太明确,因为客观题也是以简短案例形式考察的,理论法则不同,主客观题的考试内容不同。

1.客观题复习

经验就一条——放下执拗,直接用口诀记忆法。考前最好复习一遍知识本身,避免因为一开始就按照口诀记忆而在考场上无法将口诀还原为。白斌老师的课可以解决宪法和法理的硬性记忆的大部分内容。对于宪法国家机构职权划分、相互关系和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不借助口诀真的会让人崩溃。笔者前期对于口诀记忆不太重视,总觉得口诀记忆是死记硬背,是外行人的学习方法,比较执拗地花费大量时间背诵,但是记忆效果并不理想并且考前已经忘得七零八落,考前还是借助口诀法重新记忆。

2.主观题复习

用机构考前几页纸复习即可,无须纠结跟哪个老师,直接选择字数最少的,因为不管字数多少都不可能一字不差的背诵,考场上都是答出要点之后用法言法语适当编写。笔者是按照杜洪波老师的4页纸背诵,虽然相比其他背诵素材已经足够简短,但还有进一步精简的余地。大大的法治思想对应的一些题目可以简化为若干关键词,考前可以利用关键词快速复习,如图3。除了大大的法治思想的地位、发展逻辑、鲜明特色等特别宏观的内容需要实打实地背诵以外,对于法治道路、法治体系、德治和法治的互动等内容别忘了法理学的知识都可以拿来运用,调动法理知识作为论述的补充能大大节省背诵时间。


(四)三国法

三国法是公认的考前能快速提分的科目,推荐杨帆老师的课,讲话不拖泥带水而且课堂重点突出。三国法不在主观题考试范围,对于客观题考前2倍速认真听课即可。三科相比可以把重心向国经和国私上倾斜,这两门运用口诀也能够覆盖大部分知识点。这里想回答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三国法的口诀并不顺口甚至有些拗口,为什么还建议口诀记忆?老实说,刚听完课趁着热度做题用不用口诀差别不大,但几天过后单靠瞬时记忆已经难以为继,借助口诀还能强行回忆起大部分知识。

三国法也是笔者法考较为遗憾的学科,因为口诀记得挺清晰但是考试没法把口诀和题目对应起来,还是不会做题。就像“船旗飞登优法院、光租抵押原登记”等国际私法的口诀,是老师经过极度压缩知识点得到的结果,对于不学三国法的同学,考前一定要检验能否将口诀还原为原本的知识点,和具体情形对应起来。

对于考研不学三国法,只在法考前冲刺复习的同学推荐在看课同时利用手机做笔记,相比手写笔记既迅速又能充分利用三餐时间复习,如图4,图5

(五)行政法

笔者自大二学过行政法之后再未接触,本身也毫无兴趣可言。主观题选考商法,客观题阶段也没有看相关视频。

看到本篇经验帖的师弟师妹大多报考人大研究生,民法蓝皮书已经融入较多公司法内容,而公司法每年占商法分值50%以上,若考研选考民法,法考建议选择商法;若不考民法,除非兴趣极佳否则不建议专为法考复习商法。相比之下行政法难度稍低,适合在无基础的情况下学习。

(六)商经知

网上首推刘安琪老师的课,据说精讲和押题都很不错。相比最热门的的几个老师,笔者本科期末考试和法考冲刺跟的李晗老师相对小众,但是风格真的很合本人胃口,特点是上课节奏快,讲话不拖泥带水,课时时长上属于比较简短的。不过李晗老师相对小众,课程上只讲商经不包含知产,上述评价虽然客观但可能并不普适,所以建议试听刘安琪或者郄鹏恩的课之后再做选择。

(七)刑诉

可能是本科学刑诉期末复习留下的阴影,之后一直比较抗拒,考前也只看了向高甲老师的法条检索课,主要依靠图5-7的导图熟悉刑诉法的框架用以识别知识点。考前反复练习了知识点识别和法条检索,但是考题设问似乎比检索课上设问更难,考场上面对刑诉还是一筹莫展,最后只得根据公法限制公权保障私权的精神泛泛而谈,应该也不会得分,刑诉最终耻辱离场。如果和我一样对刑诉十分陌生,建议慎重决定是否在刑诉上投入时间精力(可能本科期末考试和法考被刑诉伤得太深无法再爱~)。


(八)民诉

法考界民诉老师热度最高的是戴鹏和韩心怡老师,笔者主客观题都跟的戴鹏老师,但并未全面学习,客观题只看了考前带背,感觉非常适合考研为主法、考复习追求效率的考生。主观题看了考前聚焦,重点非常突出并且时长极其感人,可以直接冲。看课过程中听老师提到民诉主观题和民法一起考察,只会在管辖、当事人、执行等几个章节设置考点,所以又看了精讲课中这几个章节对应内容,看课同时创了个文档做记录,如图89。对于考研不考民诉的同学,不建议单为考前冲刺再买市面上的教材,将教材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需一段时间,不如直接自己整理。没有看过韩心怡老师的课,但是据说她的“考前救命稻草”押题质量高,可以一看。


五、个人感悟

(一)简化案例,区隔法律关系


法考和考研的案例往往复杂,面对复杂案例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将案件事实抽象为法律关系,从事实上升到规范;二是准确区隔复杂案例囊括的多对法律关系,回答某一问题时只着眼于其中一对或几对法律关系,抛开其他法律关系。法考课程讲案例时老师们已经剔除了大量干扰信息,而且知识定位已经明确,案例难度大大降低,各种模拟训练应该刻意训练上述能力。

(二)放缓速度,积极思考

就像法理上司法适用一章所讲的“对效率的追求必须以实现公正为前提”,法考和考研复习的效率也必须建立在动脑的基础上。笔者考研一战时没有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后期只顾效率,追求复习的遍数,忽视了对知识本身的思考。当时热衷于将各科知识点具象为非常详细的知识导图,按照知识导图复习并且制定每天的复习计划。大约用时一个月,在十一月二十号左右已经完成各科导图。最后一个月几乎没有再翻开过教材,一直盯着导图复习,通常情况下每天都可以复习5门专业课,剩下一门法律史或知产轮流复习。效率至上的理念下几乎不再思考,只剩机械重复,导致最后一个大大消磨了前期积累的所有对知识的理解。

这里提醒大家在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未达到一定程度,量化为具体的指标就是在对教材或者讲义没有认真读够一定遍数的情况下不要“揠苗助长”,踏踏实实读教材看讲义就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借助导图记忆必不可少但不能代替讲义和教材。背书方法上建议采用默背的方式。发声背书脑子往往跟不上嘴的节奏,极易出现动嘴不动脑的情况而且容易疲惫不能长时间持续。

二战仍然借助了思维导图复习,但是初次绘制的导图相比一战大大精简,留出了大量位置方便每次复习完讲义再看导图时将濒临遗忘的内容加上去,导图趋于详细的过程也是从“骨骼”到“血肉”逐渐丰满的过程。如图10、图11。图10为最初的思维导读,铅笔书写主要是方便修改,图11为多次复习过后的思维导图,图中蓝色及红色部分为每次复习追加的内容。

(三)摒弃形式追求

双考交叉科目存在法考和考研两套教材,切忌试图将法考教材搬运到考研用书上,打造“一站式”式的教材。笔者前期在看民刑教材时,做过最浪费时间的事儿就是在对知识理解不深的情况下,遇到两套教材表述不一致的地方就就想把法考的内容搬到考研用书上。现在回想,当时可能已经不自觉地陷入对形式完备的追求上,不仅费时费力且无太大用处。建议以考研的教材为主,看完理论知识用法考教材的案例训练知识输出。


六、心态调整

情绪调整方面,本人没有太多个人经验可供分享,属于心态波动频繁的感性人。一战期间心态可以说一塌糊涂,焦虑情绪不必多说,浮躁心态也比较严重。二战期间浮躁心态有所改善,但焦虑心态仍然十分严重,也没有找到什么有效的自我缓解焦虑的方法,多亏了知行法学3师兄和12师兄两位大哥哥(两位天使哥哥)帮忙分析问题、提供吨级情绪价值。感恩!感恩!感恩!

二战伊始,耳畔就常回响起大师兄“每逢大考,必有静气”的嘱咐,遗憾是在备战整个过程都没能真正保持平静。“预报名”、“报名确认”甚至十二月初的一场大雪,都给笔者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波澜”。希望看到本篇小文的朋友都能以笔者为鉴,专注自身、波澜不惊,沉浸在自己备战双考的小世界中,只顾风雨兼程,莫问前程几许!



后记

更多法考经验帖,请关注知行法学公众号。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豆瓣: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更多详情请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微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END —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知行法学关注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不是法学研习者或者考研的同学,为避免观点发生误导或者偏差,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者适用本订阅号的任何信息。本号所发布内容均为公开信息加工、整理后的专业解读,任何观点不代表任何官方机构或者主管部门的立场和观点,仅供本号粉丝和考研的同学学习、交流之用,请大家不要误读。此外,知行法学团队的其他重要信息将通过内部多元化渠道分享,请大家避免因偏听偏信部分资料而造成信息误差。如有任何侵犯我方权利的行为,请大家联系微信号:ruclaw59进行举报,我方将严肃处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